若工匠不存,精神焉附?培育工匠精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工匠精神”。“两会”之后工匠精神热议起来,人们似乎已经弄清楚了什么是工匠精神,更理解了工匠精神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这时候又恍然觉得自己却处在一个工匠精神缺失的环境里,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工匠精神哪里去了?为什么会感觉到工匠精神缺失呢?是我们的经济社会特别是工业化水平没有发展到一定层次?还是社会文化出了问题?


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去分析。


 工匠——工匠精神的创造者

       不言而喻,工匠精神的创造者是必然是“工匠”。工匠是一个被引申的历史名词,过去是指拥有严谨细致、挚爱追求、诚信品质的手艺人。那么现代工匠自然是具有相同精神和较高技术技能的工人,普通工人只能是“工”而不能称之为“匠”。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工匠理解为企业高技能人才


        目前中国技能人才比例占就业人员总量20%,高技能人才仅占5%。不高的劳动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工匠精神”形成。有位学者说的精辟,“工匠不存精神焉附”。目前,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和中国制造的庞大规模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失现状,已经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和巨大的反差,有些行业令人难以置信。


       笔者为了运作世界技能大赛木工项目,找到河北省人社厅技能鉴定中心查阅技能人才鉴定平台,这个八多万人口而且拥有全国最大“香河家具市场”的大省竟然没有找到一名木工高级技师!


        由此看出高技能人才是个“弱势群体”。可想而知,寥寥无几的工匠是很难继承和创造出工匠精神,并在全社会弘扬光大工匠精神。我国企业技术技能人才缺乏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工匠精神有自身的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30年,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工业化进程,是不是没有给中国工人足够的时间来提升技艺和追求“工匠精神”?回答也是肯定的。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待这个问题。


        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和工业化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远远快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速度和水平,企业形成的普工过剩与技工匮乏的结构性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且愈演愈烈。大部分企业和企业工人疲于学习掌握符合企业要求的一般性操作技术技能,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形成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企业打造工匠精神也是发展阶段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工匠精神是企业和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产物


        企业从低级生产到高水平发展需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生产力的要求也会出现三个阶段。人力红利——技术红利——精神红利,这是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规律所决定的。在企业规模急速扩张和工业化飞速发展的阶段是很难顾及培养体系工匠精神的。


工匠精神的发展需要机制保障

       工匠精神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取决于工匠精神创造主体——工人的社会地位、社会文化和保障机制。我国多年以来形成的工人社会地位和待遇偏低、“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和推波助燃的高考制度等方面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工匠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工匠精神缺少茁壮成长的土壤。


        比如,“孩子考不上大学上技校”一直都是人们的共识。要想培养工匠精神,在全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就要从工匠精神的主体——工人入手,从法律上提高技术技能工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企业工人的待遇,尊重工匠的劳动,承认工匠的价值。


        同时,人们对工匠的认识程度和社会宣传也影响着工匠精神的传承。在传播渠道极为缺乏、文盲占绝大多数的古代,黄道婆的纺织、李冰的都江堰、鲁班的赵州桥却能无人不知,家喻户晓,而当今的巨匠成就比比皆是却无人关注,鲜为人知。


       因此,我们要创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为工匠精神提供茁壮成长的土壤。比如,人社部近两年在央视推出的大国工匠和中国大能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那么,工匠精神谁来培养?李克强总理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曾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技工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技术技能工人的预备队,在培育工匠精神上责无旁贷。


        笔者认为,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把工匠精神引进学校,把工匠精神融入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在学校管理上为工匠精神培养优化环境,采取通用职业素质教育和技能培养两个渠道去贯彻工匠精神。重塑具有工匠精神的职业化特点鲜明的校园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学经典文化、大国工匠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将工匠精神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学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使工匠精神成为技工院校学生的信仰、态度、追求、挚爱、技能、事业,养成专注、严谨、细致、执着和精益求精的习惯,培养出具有创新创造精神的个性化技能人才。


         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它是民族文化传统与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高超技艺、精湛技能和工匠精神所构建的品牌和行业标志,会变成推动市场发展的巨大力量;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精神支柱;工匠精神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态度,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培养工匠精神需要企业、学校、政府、全社会协调联动和共同努力,创造工匠精神发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形成工匠精神的社会氛围,建设一个充满工匠精神的社会,为中国制造2025奠定坚实的基础。